行吟中的屈原何以被一次次追念与描绘

zhq 2025-05-31 阅读:291 评论:0
屈原是端午节民俗的源头之一,屈原的形象在艺术长河中如同一根坚韧的文化丝线,串联起不同时代的精神共鸣。从石刻的简朴勾勒到绢帛的细腻渲染,再到水墨的磅礴写意,其艺术形象的演变不仅是技法发展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符号的沉淀与升华。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

屈原是端午节民俗的源头之一,屈原的形象在艺术长河中如同一根坚韧的文化丝线,串联起不同时代的精神共鸣。从石刻的简朴勾勒到绢帛的细腻渲染,再到水墨的磅礴写意,其艺术形象的演变不仅是技法发展的见证,更是民族精神符号的沉淀与升华。

端午节纪念屈原的说法最早见于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故并命舟楫以拯之。”

当我们在博物馆凝视历代画作中屈原清癯的背影,或傅抱石水墨里那片苍茫的汨罗江水,看到的不仅是艺术风格的嬗变,更是一个民族如何以画笔雕刻自己的精神图腾。屈原从历史人物到艺术符号的千年旅程,艺术家每一次对屈原的描绘,都是与古人精神的对话。

早期石刻与绘画:屈原形象的雏形

屈原(约公元前339年—公元前278年),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政治家、诗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被誉为“楚辞之祖”和“中华诗祖”。他出身楚国贵族,曾任楚怀王左徒、三闾大夫,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联齐抗秦,但因触怒贵族利益遭谗言被流放。在流放期间,他创作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不朽诗篇,开创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屈原悲愤交加,于农历五月初五抱石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中国艺术史上可追溯的屈原图像始于南北朝时期。唐代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卷六载录有南朝刘宋画家史艺的《屈原渔父图》,这是目前较早见于文献记录的,该画虽评价一般,却开创了以视觉艺术诠释屈原的先河。此外,据明末萧云从《楚辞图自序》所言,南朝梁代大画家张僧繇作过屈原像。事实上,此时的屈原形象尚未定型,多依附于《楚辞》插图或宗教壁画中,功能大于艺术性。

▲《历代帝王名臣像》里的屈原

宋代以降,历朝均有画家为屈原画过像。如宋《历代帝王名臣像》里,有屈原的形象。宋代著名画家李公麟画有《九歌图卷》,卷首也有屈原画像,这也是流传最广的版本,元代书画家赵孟頫和张渥都曾临摹过。元代张渥临摹李公麟的《九歌图》中,屈原首次以独立形象出现:宽袍长袖、面容平和,似忠厚长者,但忧思不足,体现了元代文人隐逸思想对屈原形象的“柔化”处理。

左为元代赵孟頫临摹李公麟的九歌图屈原像,右为元代画家张渥临摹同一幅图的作品。

明清时期:标准像的确立与儒家化重塑

明代是屈原形象定型的时期。弘治十一年《历代古人像赞》中的屈原头系儒巾、面容清癯,配以“深思高举洁白清忠”的赞辞,标志其正式被纳入儒家忠臣谱系3。而真正奠定后世视觉范式的,是明末陈洪绶所作的《屈子行吟图》。

此版画中,屈原“颜色憔悴,形容枯槁”,身着宽袍,腰佩长剑,于荒江畔踽踽独行。人物身形瘦削如孤竹,衣纹如金石凿刻,《屈子行吟图》呈现的是屈原被放逐江南,忧思徘徊的形象。画面上屈原孤身一人,迈着艰难的步履神情忧愤地缓步而行,颇有《渔父》中形容的“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的形象。图中清晰可见高冠与腰间斜佩之长剑,这与《涉江》里“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巍”的自我描写较为相合。

屈原的这一形象被学者郭倩倩称为“后世屈原创作的母本”,甚至影响了连环画、雕塑等大众媒介。

陈洪绶《屈子行吟图》

此外,画得比较生动的还有清代安徽桐城张若霭《屈子行吟图》等。古代典籍中的屈原形象更是不胜枚举。

屈原像 (明)天然撰赞    明代弘治十一年重刻《历代古人像赞》

近现代:傅抱石的精神投射与战时重构

20世纪,面对中国的现实与历史,傅抱石以生命重铸屈原艺术高度。抗战烽火中,他与郭沫若合作,将屈原转化为民族精神的火炬。

1942年《屈原图》中,屈原散发立于汨罗江畔,双目微合,衣纹如波涛翻涌。背景留白处似无尽虚空,隐喻“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孤绝。1944年《屈子行吟图》中,屈原右手紧握剑柄,乱发如戟,以“抱石皴”挥就的狂风恶浪成为国族危难的隐喻。

傅抱石一生创作至少七帧《屈原像》,从南京博物院藏作到故宫《屈原行吟图》,其笔下屈原或悲怆、或坚毅,实为画家在战乱中对知识分子气节的自我剖白。

《屈原行吟图》   傅抱石

傅抱石的屈原人物形象在用笔用线上虽然有借鉴顾恺之“高古游丝描”,其描绘人物笔墨流畅贯通、造型高古典雅,既有墨骨设色渲染,又有线条勾勒,宛如气势宏大的交响乐,将人物的精神气质与内在情感思想都表达的淋漓尽致。这幅作品不仅是傅抱石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作品。

此外,徐悲鸿笔下的屈原,融合西方写实技法与中国传统笔墨,在民族危亡之际成为精神图腾。其代表作《屈原与渔父》(1938年)以戏剧性场景直击“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绝。

现当代多元诠释屈原的形象

近六七十年代,屈原形象走向大众化与世俗化。刘旦宅的连环画《屈原》以写实笔法再现其政治生涯,使屈原从殿堂走入课堂。1955年3月,《屈原》经上海美术出版社出版,《屈原》脚本紧凑、构图简洁,人物形象丰满,无论是屈原“忧国忧民”又“飘逸绝尘”的人物形象,还是子兰、郑袖等奸佞嘴脸,都深深吸引着读者,出版发行后影响巨大。

连环画《屈原》

2009年秭归屈原祠壁画《屈子远游图》中,屈原衣袂飘举于云霞间,与《九歌》诸神共舞,将楚文化的神巫浪漫推向。知名油画家、中央美院朱乃正也曾作《国魂——屈原颂》(1984年),以油画语言重写屈原的精神。

朱乃正《国魂——屈原颂》

此外,现代黄永玉、沈子丞等对屈原的形象也多有创作。

纵观千年图像史,屈原的艺术形象始终围绕三大核心特质展开:一是形貌的符号化:“枯槁”“长剑”“散发”成为跨越时代的视觉标签,源自《渔父》的文学基因;其二是精神的儒家化,从南朝名士风度到明清“忠贞”符号,最终在抗战中升华为民族气节象征;此外,还有,楚地壁画的瑰丽、湘人的悍勇、文人的孤高(傅抱石),都不断融入其中。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记者|赵阳戈 一家“接地气”的公司将要亮相联交所。近日,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披露招股说明书,拟登陆联交所,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来源:联交所遇见小面成立已11年,开店增至380家,2024年卖出了11亿元的营业额。盈利方面,虽说在2022年因疫情录得亏损,但2023年实现扭亏,2024年有逾6000万元的净利润。 据了解,遇见小面还将继续扩张,2025年、2026年及2027年,计划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及海外分別新开设约...
  •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据新华社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上述5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免签圈”扩容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入境旅游的利好发展。当天,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平台上入境游订单量比去年增长接近翻倍。新增的五国入境游潜力巨大,今年以来阿根廷入境游...
  •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尤其是创新药领域迎来一波强劲复苏,但在近期市场调整中也出现了波动。不过,创新药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依然显著。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认为,类似于DeepSeek,未来市场会更加认知到中国创新药从追赶到超越的实力。   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来临之际,基金经理...
  •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5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了解,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将于5月19日开幕,台湾地区方面迄今没有收到与会邀请。中国政府对此有何评论?林剑表示,在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即必须按照一个中国原则来处理,这也是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和世界卫生大会25.1号决议确认的根本原则。中国台湾地区在未经中央政府同意的前提下,没有任何根据理由或权利参加世卫大会。台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导致台湾地区参加世...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周四表示,美国可能进入供应冲击更频繁、通胀更不稳定的时期,这需要央行采取更透明的沟通方式。   鲍威尔在启动对央行货币政策框架五年一次的评估时发表了上述言论。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公众更广泛地理解经济普遍面临的不确定性,” 鲍威尔在华盛顿的演讲中表示,并预测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