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还能火多久?

zhq 2025-06-15 阅读:180 评论:0
原创 伯虎团队 伯虎财经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近日,全球最贵的Labubu诞生了,一款初代藏品级的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的价格完成竞拍,这一消息瞬间引爆了社交媒体。 有网友认为“这就是年轻人的情绪...

原创 伯虎团队 伯虎财经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楷楷

近日,全球最贵的Labubu诞生了,一款初代藏品级的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的价格完成竞拍,这一消息瞬间引爆了社交媒体。

有网友认为“这就是年轻人的情绪价值”,但也有网友表示“世界太疯狂”。可这并不妨碍Labubu继续在全球散发魅力,蕾哈娜、贝克汉姆、lisa等全球明星都在为其“带货”,伦敦、日本的泡泡玛特门店甚至因黄牛抢购而不得不暂停销售Labubu。

而它的缔造者泡泡玛特,市值也随之水涨船高。今年以来,泡泡玛特的股价涨幅超170%,创始人王宁也一跃成为河南新首富。

但在泡泡玛特一路狂飙之际,疯狂追捧与难以理解这两股情绪也在激烈碰撞。Labubu的全球粉丝还在疯抢新品,而围观群众则认为这不过是情绪上了头,但Labubu背后真的只有情绪价值吗?

Labubu吃上“时代红利”

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或许也未曾预料,资本市场对二次元文化的热情会如此高涨。回望泡泡玛特上市之初,其也是光环与争议并存。

2020年12月,泡泡玛特成为首家在港股上市的潮玩企业。但上市之后,泡泡玛特的股价便一路下滑,仅一年时间其股价便近乎腰斩。

其中,最大的争议在于泡泡玛特身上的不确定性。一方面,彼时泡泡玛特主力IP“Molly”的营收增速已经从三位数暴跌至两位数,外界对于泡泡玛特能不能打造下一个“Molly”感到担忧。

另一方面,盲盒模式也并不新颖,几乎可以称得上是没有壁垒随着,随着越来越多竞争对手的加入,盲盒模式的“惊喜感”也在消退。

最关键的是,泡泡玛特的“IP+盲盒”模式带来了超高毛利率,但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投诉却始终挥之不去,这也引发了外界对其是否在收割用户“智商税”的质疑。

时至今日,泡泡玛特身上的这些痛点和质疑依然存在,但它却意外迎来了最适合品牌爆发的消费趋势,百元级的情绪消费品逆势爆发,Labubu的走红恰逢其时。

一方面,Z世代消费者更渴求能够提供情绪价值的产品,而泡泡玛特的“IP+盲盒”模式,不仅能够提供情感陪伴,还能通过盲盒满足消费者对刺激、新奇的追求,让情绪价值的重要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网络社交的传播效应也进一步放大了情绪与社交的融合,这也意味Labubu不仅是满足个体情感需求的产品,它还成为了一种新型的社交货币。年轻人通过“买娃晒娃”,构建起独特的社交圈层,更符合当下年轻人追求弱连接社交的心态。

另一方面,从全球市场来看,文化认同困扰着不同国家、文化的消费者,而Labubu则恰好成为了那个能够跨地域、跨文化的情感共鸣符号。Labubu的创作者香港艺术家龙家升曾表示,“希望Labubu代表年轻人内心深处不为人知的一面”。

这个圆脸尖耳,还有着9颗尖牙和邪魅笑容的玩偶,精准地击中了年轻人的反叛心理,映射出年轻世代不愿被定义、拒绝随波逐流的态度,也成为了他们表达自我的精神符号。

最后,明星效应进一步放大了Labubu的全球影响力,从顶流偶像Lisa,到蕾哈娜、贝克汉姆等欧美一线,Labubu的商业势能更是如滚雪球般“越滚越大”。

至此,Labubu所提供的已经不仅是情绪价值和社交价值,还有被明星网红所赋予的“潮流引领力”。对消费者而言,Labubu已经成为了时尚潮流领域的产品符号。

泡泡玛特的“造星术”

如此看来,要解释Labubu 为何能够火爆全球,“精神满足”似乎是最直观的答案。但潮玩行业其实并不缺“Labubu”,为何爆火的偏偏是它,而非其他玩偶?

所以,硬币的另一面,其实是Labubu在“天时地利”之外,还有“人和”的关键因素。表面看是运气眷顾,实则隐藏着泡泡玛特创始人王宁的一套“造星术”。

首先,打破“IP玄学”。从泡泡玛特成立开始,IP的生命周期就成为了始终悬在公司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IP爆红更像一门“玄学”,不确定性太高。

为此,泡泡玛特从开始便非常重视IP的开发和运营,并构建了一套成熟且完善的IP孵化与运营体系。目前,泡泡玛特已与超过350名全球艺术家保持紧密联系,拥有近百个IP,其中已有13个IP实现营收破亿元。

通过与更多艺术家达成合作,泡泡玛特积累了更多不同的可能性,一旦市场对某种类型的IP需求初现端倪时,团队就能快速捕捉市场趋势,并获得优先合作的机会。

王宁曾提到,泡泡玛特有一个成熟的体系来孵化和运营IP,是基于数据和市场反馈的评估标准和资源分配机制,包括IP价值、市场潜力、团队能力等维度,而不是基于个人主观判断。

但即便如此,泡泡玛特IP合作与管理部总监徐肖冰曾表示,“潮流不是数理推导,它可以被预测,但并不具有严谨的先验性”。所以,泡泡玛特还需要尽可能地延长IP的生命周期。

因此,在Labubu“一娃难求”之际,王宁也明确表示不愿过度消耗其价值,宁愿控制产量。它认为IP是需要精心运营的资产,保持其独特性和长期价值比短期利润更重要。

为此,泡泡玛特会通过与艺术家、品牌合作,持续开发多形态产品来延长IP的生命周期,比如玩具、首饰、周边等,让这些IP焕发新的价值和持续的活力。

其次,泡泡玛特有自己的供应链密码。有潮玩行业人士表示,“一个IP的设计并不难,难的是落地成品,当中要经历成百上千道工序,很多代工厂的样品都和预期的有很大出入”。

因此,近年泡泡玛特也在不断加大投入打造柔性供应链,实现了从IP设计到终端销售的完整信息链路畅通,能够提高生产链和营销端的协同能力。去年,泡泡玛特的毛利率由2023年的61.3%提升至66.8%,公司解释,供应链成本持续优化是其中一个原因。

不过,随着泡泡玛特奔向全球,其供应链能力依然有需要优化的地方。比如在年初《哪吒》爆火后,哪吒的IP手办出现了脱销,全球销售会带来物流波动、数据滞后等问题,泡泡玛特要备战全球化,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最后,泡泡玛特通过全方位的营销推广,成功将IP融入全球消费者的生活场景。近几年,泡泡玛特的IP在全球范围内频繁亮相:

比如泡泡玛特版“小王子”在卢浮宫设展,彰显出泡泡玛特独特的艺术设计与审美风格;曼谷门店设置成咖啡社交区,将消费场景延伸至生活方式领域,还有遍布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荷兰的泡泡玛特专卖店。

在走向全球的过程中,泡泡玛特也会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进行联动。比如其在泰国首店开业前一个月,就包下了该购物中心11块大屏幕进行广告联播;还会邀请网红达人进行打卡和互动,并形成一系列短视频营销来保证门店热度。

如今,泡泡玛特正在“由虚到实”,将IP转化为能够持续的潮流文化,并向全球市场输出,尽可能占领用户的早期心智,这也是其走向全球化的关键一步。

资本是“泡沫”还是“助攻”

诚然,泡泡玛特的成功不只“天时地利”,其还有一套自己的“造星术”,然而,这种模式的壁垒是否能支撑其千亿市值,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全市场有超200只基金持有泡泡玛特,在这背后,是泡泡玛特几乎断层领先的经营状况。

2024年,泡泡玛特的总营收接近170亿元,TOP TOY和52TOYS则分别是9.8亿元和6.3亿元。在这样的背景下,二级市场自然选择将资金投向泡泡玛特,这也是其股价能够一直狂飙的原因之一。

但随着股价越来越高,再加上泡泡玛特的创始股东蜂巧资本“清仓式”的高位套现,引发了市场对公司出现估值泡沫的担忧。

但王宁对此却似乎不太在意。在近期的财报会上,王宁被问及公司估值的起起落落时,他表示“任何企业都会经历周期和冬天,公司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其价值”。

在更早之前,泡泡玛特股价也经历了暴涨、大跌、重新上涨的过程中,王宁则表示,“(自己)尽量不去看股价,也要求管理团队尽量不看,不让股价影响公司长期决策和短期管理”。

没有人能够一直飞在风口之上,王宁也有感知,因此,他更聚焦于公司的“长期主义”。当泡泡玛特生态链的各个环节完成磨合后,其将能够建立起一个具有“飞轮效应”的生态。

比如当更多粉丝关注泡泡玛特,其全球声量便会持续上涨,也会吸引到更多优秀的艺术家加盟,这是一个正向的循环,进而加深企业的护城河。

因此,泡泡玛特当下最应该担忧的,或许不是估值泡沫会不会被挤破。毕竟,如果将时间维度拉得足够长,其股价出现阶段性调整是必然会发生的,关键是泡泡玛特是否具备持续获得消费者和资本市场信任的能力。

目前来看,泡泡玛特已经具备持续打造IP的生态能力,但依然需要尽力消除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

比如泡泡玛特曾在年报中提到,其无法保证未来也能够设计及开发受消费者欢迎的产品。考虑到一个IP成长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周期,着手打造下一个Labubu已是迫在眉睫了。

另外,随着全球布局进一步加深,泡泡玛特也要尽力解决供应链效率、黄牛炒作、品质控制等有可能损害品牌形象的问题。

整体来看,Labubu的成功,是一场融合了新消费风口、全球化社交需求、Z世代情绪消费以及资本助力的“造星神话”。

但市场风口不会一成不变,泡泡玛特的真正考题,是如何在一个接一个的风口中,让IP能够顺利穿越周期,而不是盲赌一个不确定的未来。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Topic:你喜欢Labubu吗?为什么?

原标题:《Labubu还能火多久?》

阅读原文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发表评论
热门文章
  •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遇见小面闯关港股:单店日均销售额下滑,屡因食品安全被点名
    记者|赵阳戈 一家“接地气”的公司将要亮相联交所。近日,广州遇见小面餐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遇见小面)披露招股说明书,拟登陆联交所,招银国际为独家保荐人。 来源:联交所遇见小面成立已11年,开店增至380家,2024年卖出了11亿元的营业额。盈利方面,虽说在2022年因疫情录得亏损,但2023年实现扭亏,2024年有逾6000万元的净利润。 据了解,遇见小面还将继续扩张,2025年、2026年及2027年,计划在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及海外分別新开设约...
  •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免签圈”扩容,旅游平台:今年以来巴西等国入境游订单显著增加
    据新华社报道,外交部发言人林剑5月1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为进一步便利中外人员往来,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自2025年6月1日起至2026年5月31日,对巴西、阿根廷、智利、秘鲁、乌拉圭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上述5国持普通护照人员来华经商、旅游观光、探亲访友、交流访问、过境不超过30天,可免办签证入境。“免签圈”扩容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入境旅游的利好发展。当天,携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该平台上入境游订单量比去年增长接近翻倍。新增的五国入境游潜力巨大,今年以来阿根廷入境游...
  •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长城基金梁福睿:解码创新药的DeepSeek时刻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尤其是创新药领域迎来一波强劲复苏,但在近期市场调整中也出现了波动。不过,创新药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依然显著。长城医药产业精选基金经理梁福睿认为,类似于DeepSeek,未来市场会更加认知到中国创新药从追赶到超越的实力。   在“515”全国投资者保护宣传日来临之际,基金经理...
  •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外交部:国际社会广泛理解和支持中方不同意台参加世卫大会的决定
    5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主持例行记者会。有记者提问,据了解,第78届世界卫生大会将于5月19日开幕,台湾地区方面迄今没有收到与会邀请。中国政府对此有何评论?林剑表示,在中国台湾地区参与国际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问题上,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即必须按照一个中国原则来处理,这也是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和世界卫生大会25.1号决议确认的根本原则。中国台湾地区在未经中央政府同意的前提下,没有任何根据理由或权利参加世卫大会。台民进党当局顽固坚持“台独”分裂立场,导致台湾地区参加世...
  •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美国可能进入更频繁、更持久的 “供应冲击” 时期
      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周四表示,美国可能进入供应冲击更频繁、通胀更不稳定的时期,这需要央行采取更透明的沟通方式。   鲍威尔在启动对央行货币政策框架五年一次的评估时发表了上述言论。   “关键问题在于如何让公众更广泛地理解经济普遍面临的不确定性,” 鲍威尔在华盛顿的演讲中表示,并预测 “...
标签列表